“治疗室”和“处置室”
在日常的患者治疗工作中,护士的大部分工作都少不了和“治疗室”“处置室”打交道,配置药品、准备器械、收集污物都要在这一方天地中完成。
而事实上,“治疗室”“处置室”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习惯的约定俗成,他实际上指的是医院中,特别是医院住院单元中两个有特定功能的房间。
也是由于这种习惯性称呼的不严谨,治疗室有时会与换药室、或其他专门性的治疗室产生混淆,处置室又会和污物间等房间有一定混淆。
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国家卫健委在2016年出台了专门的推荐性标准《医疗机构内通用服务场所的命名》(WS/T527),对治疗室、处置室的命名和功能进行了专门要求。
以往我们习惯称为治疗室的功能房间,被命名为“治疗准备室”,它主要承担的是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前准备工作,包括配置药液,准备耗材,存放无菌物品等。
“治疗室”现在指的是进行患者治疗操作如穿刺、换药等行为的场所,整合了原来换药室的功能,其实际功能与房间名称也更加契合。
“处置室”现在的功能包括临时存放治疗产生的医疗废物和需浸泡消毒物品,以及对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和清洁灌肠操作。其功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标准推出至今已有多年时间,不过由于习惯问题,还有很多医疗机构在采用原先的称呼,所以各位设计者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以区别,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房间功能。
进行设计时也尽量采用规范名称,为医院设计标准化推广尽一份力。接下来我们主要谈一谈“治疗准备室”和“处置室”这两个功能房间。
治疗准备室的功能如前面所说的,包括配药、准备、储存等功能。
根据前述标准的要求,治疗准备室内应设置操作台、物(药)品柜、冰箱、治疗车、抢救车、锐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规划操作台、药品柜、冰箱的摆放位置。
给冰箱及壁挂式空气消毒机预留电源点位,并为治疗车、抢救车及废物桶等移动设施的摆放预留一定的空间。
关于治疗准备室内是否设洗手池存在一定争议,有的观点认为治疗准备室作为洁净空间不应存在下水口这样的潜在污染源,规范中提到的手卫生设施也可以采用免洗洗手液的形式。
但也有观点认为应该设置,方便洗手,能从管理上提升手卫生要求的依从性。
综合考虑认为设置洗手池是利大于弊的。但洗手池宜设置在治疗准备室内的相对污染区域,与污物桶临近。而冰箱和药物配置区规划为相对洁净区,便于从分区上进行院感控制。
治疗准备室内的操作台标准尺寸是进深600mm,高850mm。
台面一般采用人造石材质,柜体可采用钢制或三聚氰胺封装的木芯板。要求防水、耐腐蚀、不易变形,为的是能够方便进行表面清洁擦洗和消毒。
设计合理的治疗柜下方应悬空距地200mm以上(前面采用PVC板封闭),这是为了满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标准所规定的,无菌物品存放应距地20~25cm的要求。
在治疗准备室的一组治疗柜当中,宜设置一个带锁的柜子,用于存放管制类药品。
治疗准备室储存物品的需求较大,因此一般还会在操作台柜上方设置吊柜。
为了便于护士拿取,吊柜的高度不宜太高,一般底部距地1500mm,最高的隔板距地不超过1800mm,进深不超过350mm。吊柜门需设置玻璃橱窗,是为了不必打开柜门就可以观察柜内储存的物品情况。
治疗准备室的治疗柜一般会专门划分出配药区和摆药区,摆药区用于摆放配置完待用的药品。摆药区的吊柜下方宜设置专用的透光灯管,便于护士在注射前透光观察药物性状。摆药区的吊柜与台面之间还可以再增设一层隔板,增加摆放空间。
在实践中,吊柜的安装有直接挂装在治疗准备室墙上的,也有与操作台柜通过竖向立板连接一体安装的。相比来说,挂装的形式可能因为长期存放重物出现松动,而一体安装形式牢固性较好,且可以适用与包括轻质墙体在内的各种墙体,比较推荐。
标准还要求,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治疗准备室应设紫外线消毒灯。
从原理上考虑,设置紫外线消毒灯是出于空气消毒的考虑(表面消毒需进行专门的擦洗消毒,不可由紫外线照射代替),因此如果设置了空气消毒机,持续地对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则应可不设紫外线灯。
根据新的标准,处置室的功能包括临时存放医疗废物,浸泡消毒,以及对患者进行备皮、灌肠等操作。标准要求,处置室内应设处置台、诊察床、医疗与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水池等。
医疗废物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广义的医疗废物共可分为9大类,而病区中常见的医疗废弃物主要是其中3类,分别是普通医疗废物,包括没有被污染的药剂瓶、包装等;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已受到污染的棉球、血袋、纱布等;损伤性医疗废物,包括各类针头、缝合针、玻璃片等。
因此,处置室至少要设置这3类垃圾桶,有的医院还会根据自身需要在处置室内设置其他的分类垃圾桶,一般不超过5种。
垃圾桶暗藏在处置柜台内,处置柜台的材质要求与治疗柜类似,内部根据垃圾分类的要求分为几个独立隔间,台面上开设或圆或方的投递孔,垃圾通过开孔投入放在柜内的垃圾桶内,实现分类存放的目的。
对于特殊感染类废物,如传染性乙肝患者用过的针头,需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液罐摆放在处置台上,需要一定的台面空间。
处置室内的诊察床用于对患者进行换药、备皮、灌肠等操作,这一功能在WS/T527标准之前的处置室是不具备的,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观点认为,备皮、清洁灌肠等操作也是属于清洁操作,不应与废物存放的处置室共用,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关于标准中这一规定的解释和推广,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在处置室设计时要考虑额外的摆放诊察床和进行相关准备操作的空间。
处置室内的洗手池设置是必须的,其位置可根据室内操作动线确定。
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设在靠近出口的位置,便于在离开时进行手清洁。处置室的物品储存要求相比治疗准备室小很多,因此一般不设吊柜。
处置室内也应设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
治疗准备室和处置室的装修用材要求类似,地面一般采用PVC等弹性材料,便于清洁,减少缝隙。墙面可根据投资高低选用墙板、墙砖、抗菌釉面漆等材料,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进行表面擦洗消毒。
关于治疗准备室和处置室的介绍就到这里告一段落了。是否很难想象,两间医院再普通不过的功能房间也有这么多的细节值得研究。
医疗设计人不断地深究,初心是为了设计出更好用的医院空间,让医护人员们在日常诊疗和重大疾病来袭的时候能够更顺畅的开展工作,那样也算是我们尽一份绵薄之力了。
微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配置
谈谈生物、化学实验室,动物房等实验楼的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版权所有:© 2021 广东环扬未来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7186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