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的工艺设计和要求涉及多个方面,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科学性、高效性和实用性。以下是环扬未来对生物实验室工艺设计和要求的详细阐述:
一、建筑设计要求
- 设计理念:采用将建筑作为环境背景的设计理念,将单体建筑包容于环境之中。这包括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室内装修材料要求等。实验室基本工作区域尺度(ELM)是为保证生物医学研究的安全运行而对其所需工作区域尺度的规划。
- 空间尺度:实验室设计当前的趋势已经开始朝着规划区域空间尺度的方向发展,而不仅仅限于规划区域长度。这种趋势起源于模块化实验室形式的采用。建筑面积由于包括流通区域、建筑核心区域、墙体以及公共区域的面积,必然在整体上大于特定功能区域的使用面积。
- 材料选择:实验室建筑的材料应选择耐用和易清洗的类型,并且应能有助于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材料设计的关键因素在于易清洗、易维护、易储藏并且尽量减少毒害传播。所选材料作穿墙以及楼板处理时,还必须考虑到保证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二、结构设计要求
- 结构负荷:生物实验室结构设计需满足结构负荷要求。
- 振动控制:由于振动会干扰到实验室的敏感性仪器,所以设计者们必须考虑适当控制振动,并将振动源放置在远离敏感性仪器的区域,必须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为了控制振动在实验室区域的传导,工程师在设计前期需要考虑一些结构因素。
三、环境控制要求
- 暖通空调:生物实验室暖通空调系统必须满足实验室研究要求。除对温度、湿度需严格控制外,还需有足够的通风量,以处理烟尘、异味、空气中污物,并满足烟罩通风以及实验室内热负荷要求。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富裕量。不同性质区域需保证不同的相对压力,并要根据相关标准从长远考虑节能问题。
- 给排水:给排水系统应与实验室模块相符合,且应设计灵活,并预留部分设施以保证实验室的可靠和持续运行,还要尽量避免在实验室区域做穿墙处理。在污、废水系统方面,应设置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分流排水管网。生活污水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后备用,再回用于绿化及水景补水。
四、安全设施要求
-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露和感染,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使用经过生物和物理检测并合格的安全柜、排风过滤器等设备。实验室内空气要经过HEPA滤器或其他净化设备处理后再排放,以保护环境。
- 标识警示:实验室应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
- 个人防护:实验人员应使用合格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同时,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五、实验设备要求
- 专业设备:微生物实验室需配备显微镜、培养箱、PCR仪、电泳仪等专业仪器设备,且这些设备应符合实验要求,性能稳定可靠。
- 家具与设备布局:实验室家具应牢固可靠,易于清洁,且各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间隙。同时,应有专门放置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台(架)。实验室的设计应考虑实验操作的流程、设备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等因素,确保实验人员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实验操作。
六、管理制度要求
- 法规遵循:实验室的管理应遵循国务院发布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
- 分类管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进行分级管理。
- 安全检查:应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七、其他特殊要求
- 节能环保: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室的设计应考虑节约原则。应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避免浪费。同时,应选择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 扩展空间:考虑到未来科研需求的变化,应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便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